2019年8月27日,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完美闭幕,我校学子陈君辉、李俊鸿在与奥地利、德国、俄罗斯、法国等世界强队的角逐中厚积薄发,技压群雄,一举夺魁,获得混凝土建筑项目金牌,献礼祖国七十周年华诞。



选手风采
陈君辉、李俊鸿同学在长达4天共22小时的比赛中相互协作、稳扎稳打,用混凝土砌筑出高标准、高精度、高颜值的建筑作品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混凝土建筑的超高水平。




比赛现场
据悉,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,中国代表团获16金14银5铜及17个优胜奖,再次位列金牌榜、奖牌榜、团体总分第一!广东队获8金3银1铜及8个优胜奖,金牌数量占全国一半,而我校两位选手披荆斩棘,在市赛、省赛、国赛、集训选拔赛和世赛都是金牌选手。

合影留念
——选手陈君辉
十万个“为什么”
陈君辉时常会这样问自己:“为什么会这样?为什么不能是另外一种情况?”爱学习、思考、理解和创新,这就是陈君辉。

从小就喜欢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,对于它们的组成结构和制作方法总是很好奇,高楼大厦居然能矗立几百米而不倒?山谷间跨越的桥梁,居然能够承载车辆行驶?在陈君辉脑海里,总是闪烁着十万个“为什么”?长大后,陈君辉根据自己的兴趣,报读了广州城建技工学校建筑专业,学习到了它们被制作出来的流程、各个部件的名称以及它们这么厉害的秘诀。
能够领先于同一起跑线的对手,正是因为陈君辉对于新知识、新事物的学习、思考、理解和创新,他不断地在训练过程中摸索、思考、改进和创新工艺;对于做到更好的渴求,从不满足于现状。
成功的背后,是辛酸
在得知有机会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时,陈君辉喜出望外,毅然报名。面对重重选拔考核,在高难度、高压力的情况下,陈君辉依然坚持刻苦训练,沉着冷静应对。在一次次的训练、选拔中,陈君辉愈发激发出自身的潜能,愈加思维灵活,善于创新、创造、攻坚克难,陈君辉做事细心谨慎的特点,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取得了理想的成绩。

成就的背后,往往隐藏着很多的心酸。陈君辉说,混凝土建筑项目的体量非常大,所用到不同类型的工具有将近200种,材料总质量接近十吨,这些都要跟队友两个人,在短短四天22小时的工作时间里,完成切割、加工、安装和调整。四天的高强度竞赛,不仅考验技能,而且对身体的综合素质,以及和队友间的默契配合,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
因为不容易,所以更加珍惜
体量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变数多,各个模块间环环相扣,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影响到所有的模块。因此,要避免或改正这些失误,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比赛中,陈君辉与队友必须保证不能让体力被快速消耗掉,同时还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。平时,除了训练提高体能外,陈君辉还要与队友推演比赛过程,明确各自的分工。为了能够有更多的训练时间,陈君辉主动向专家教练组申请放弃休息时间来训练,以及研究图纸与技术文件。
陈君辉说,自己还需要继续锤炼技能水平,磨砺心性,争取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出应有的实力,不愧对给予自己关心、支持和信任的祖国。
——选手李俊鸿
出身农家 思想淳朴
李俊鸿,父亲李土兴是一名普通的工人,母亲汤秀飞是一名普通的农民。父母从小就教育他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对社会、对国家有用的人。普通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朴实无华的言传身教,造就了李俊鸿淳朴坚韧的性格。

沉迷游戏 少年折翼
中学时期,李俊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,学习成绩名列前茅。然而,在初二时,由于好奇接触并迷恋上了网络游戏,导致成绩一落千丈。

痛定思痛 重新启航
2016年9月,李俊鸿被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录取。痛定思痛,李俊鸿决心彻底放弃游戏,重新启航。慢慢地,李俊鸿尝到了专业技能学习的乐趣,感受到了内心深处与建筑施工专业的契合点,他决心做回那个最初的自己,沉稳、朴实无华,像建筑工地上的一颗沙砾,普通但也会折射太阳的光芒。
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,李俊鸿积极报名参加了许多建筑技能比赛,包括测量、瓷砖贴面、CAD等,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。2018年,因学业成绩优良,他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一等奖学金。

冲刺喀山 精彩绽放
2018年3月,李俊鸿和队友陈君辉一起参加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选拔赛。在高强度、高标准的选拔中,李俊鸿和队友一路高歌猛进,先后在广州市、广东省、国家选拔赛中脱颖而出。
2018年12月,李俊鸿和队友一起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集训队5进3考核;2019年3月,在国家集训集中阶段性考核中,他和队友沉着冷静,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取得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入场券,最后夺得金牌,为国争光。